酒架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酒架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座人德格雕版印刷术的活化石

发布时间:2021-10-21 07:08:09 阅读: 来源:酒架厂家

德格雕版 印刷术的活化石

在印刷术发明以前,人类复制文书靠手工誊写,耗时耗力,事倍功半。人类印刷术的发展,经历了雕版印刷、活字印刷,如今已普及了电脑照排和高速彩印。历史告诉我们,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版印刷,源于宋代,它使人类文明向前跨了一大步。在活字印刷以前,是雕版印刷,它起源于南北朝后期,盛行于隋唐,以后渐渐被活字印刷取代。雕版印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,一千多年过去了,雕版印刷还有吗?

在四川省德格县的印经院以及周边街区,雕版印刷不但有,而且生意还好。在印经院外面的巴宫街,就有多处雕版印刷的铺面,为群众印制经文图画。印经院附近还有一些手工造纸作坊,专为雕版印刷提供纸张。这样的印刷和造纸术就像活化石一样,保存着世上早已衰落了的古代印刷文明。

为了见证历史,就采访了几处雕版、造纸和印刷的作坊。再到开始实验

造纸:手工造纸都是妇女

在德格印经院对面的一栋三层楼房的底层,有一处造纸作坊。作坊面积不过五十来平方米,里面堆放着砸纸浆用的石碓窝、打纸浆用的像酥油桶一样的木桶,还有不算大的煮纸浆用的铁锅等造纸工具。阳光灿烂的院坝就是打理造纸原料和晒纸的地方。在作坊里造纸的全是妇女,只有8个人。女师傅们汉话说得好,她们说,手工造纸就那几道工艺,土俗原始,不算复杂、甚至简单,也无污染,只是效率不高,收入也低。

本来造纸的原料很多,凡含纤维的植物都能造纸,但造纸师傅们说,印经用的纸,要用当地生长的一种叫“阿交如交”的植物来制造。用汉语讲,“阿交如交”就叫“狼毒”草。“狼毒”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坡和草原上,植株半米高,开着淡红的花,但它有毒,接触多了皮肤会过敏,牛羊都不吃,所以叫狼毒。因为“狼毒”有毒,用它造成的纸、我国亟需完善塑料造粒机行业准则印的经就虫不蛀、鼠不咬、久藏不坏。

造纸的程序不复杂:先采集狼毒草根,将皮剥下,刮去皮上黄色的含粉质的表层,取其白色的纤维层,再将纤维撕成细条,放进铁锅里煮半天,捞出来又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浆状,再将纸浆倒进木桶里长时期地捣弄。纸浆做好后,就在一个大水池里摆好一米见方的捞纸框(木框绷上纱而成),然后将纸浆倒进去,慢慢地晃动框架,让浆液变得均匀平整,再轻轻提起捞纸框,沥干水滴,再将捞纸框拿到院子里靠墙斜放,自然晾干。从纸框上揭下纸张,还要用石头砑光纸面,才可以使用。这样的造纸程序看似简单,但做起来很费劲,单那砸纸浆和捣纸浆,要将纤维砸碎捣细,就得靠妇女们长时间劳作,既要技巧又很辛苦,一天劳作下来,造成的纸也就十来张。但这样的纸张坚韧洁白厚实,印刷时吃墨好,既可用于手工印刷,也可糊窗作帐篷,品质可与枸皮纸媲美。联想到我国汉代发明造纸术时的情形,大抵如此吧?

与四川一些乡村土法造纸采用的石灰泡料、机器打浆相控制系统软件为WindowsXP操作系统平台比,德格的造纸全用手工,不加化学原料,更原始,更环保。在用水上,和现代造纸厂污水吞没了一条河、污染一条江的劣迹相比,那儿的手工造纸只是洗树皮、煮树皮用了几锅水和捞纸浆时用的一池水,用水量和一个家庭差不多。更重要的是手工造纸不加烧碱、不用漂白,没有污水毒害鱼虾,破坏生态。

雕版:制版的都是年轻人

据考证,我国的雕版印刷在南北朝末期就有了,隋唐时期已经盛行,唐代的文成公主就带了雕板印刷术等技术进藏,促进了藏区文化的发展。在雕版印刷术早已成为历史的今天,德格现存的雕版印刷术犹为珍贵。德格的雕版既有经文,也有图像,其制作程序大致可以分为原料加工、书写校对、刻制三道工序。雕版用的木材多选用德格、白玉、江达等地盛产的红桦木。这种高原生长的红桦木经过多年的风霜雨雪,变形小、不开裂、软硬适度便于雕刻,用作印版吸墨好又便于印刷。红桦木要秋末砍伐,截取树干中段,按尺寸锯成原木,再经沤制、烘烤等工序,才能用做胚板。

做胚板似乎简单,就像内地木工那样锯、刨、凿一样地加工,关键是掌握好胚板的厚度、平整度和尺寸大小,胚板的一端还要做一个柄,以便印刷时束缚紧固。做成了胚板,就要设计版式和书写经文、绘制图案。书写就是将经文反写在胚板上,文字要工整流畅。校对也非常严格,要做到一字不错,免得雕刻完成后才发现错字,以至前功尽弃。

在德格县城巴宫街的一个雕刻作坊里,看到有十来个年轻人正在刻字。他们每人抱一块胚板,靠在窗前,借着明亮的散射光,用钢质刻刀快速地剔着、刻着,木屑纷纷而下。雕版都是阳刻,以使图案字体凸显出来,便于印刷。雕版上的文字有的大如鸽蛋,有的小如蝇头,一笔一划都要精准。问刻字工人:为什么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雕版?他们回答:刻字是个眼睛活儿,每个字的一点一划都不能错,上了年纪的人眼力不好,容易看花,所以雕版多由年轻人来做。

雕版有大有小,大的雕版近一米长,三十厘米宽,小的雕版五十厘米长,约十厘米宽。一名技艺娴熟的工人2天便可完成一块印版的双面雕刻,而一幅画版的刻制则需要7至10天。 雕版的年轻人眼明手快,有人还在业余时间雕些精美的版画,算是副业。要是有人参观,他们就拿出“副业”示人叫卖,丰富了“刻板”的生活。刻完版子,专门有人验收。验收合格,刻字者才有报酬。

印经: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绝活

印经,就是纸、印版和墨汁巧妙地结合。开印前,准备印墨很重要。德格印经有红黑两种颜色。传统的制墨很讲究,红色颜料多为宝贵的朱砂,黑色的印墨要用杜鹃树皮的烟灰与牛胶混合调制。用这样的颜料印制的经文,长久使用而不会退色。但传统的制墨成本高,这些年一些印经作坊多采用文化用品店出售的物美价廉的机制墨汁。

印经的工序其实简单,有研墨、敷墨、铺纸、拓印四道工序。印经书的,一般两人一组,印经旗经幡的,一个人就可以完成。在印经院里,每两人就是一个印经组。他们一高一低地相对而坐,经版就固定在两人之间的斜板上,高坐的人在经版上拓墨、铺纸,坐矮凳的人就双手把住布卷滚筒迅速自上而下地滚过纸面,顿时一张经页就印成了。如此循环往复,一个 继续实行高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设备、大飞机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3个重大专项印经组一天要印2千多张,如果算双面印刷,每天要印5千个页面。印好了经页,就有专人整理装订成书。印刷过程中,还有专人从库房领取印版,按编号提供印刷,防止出错。印版使用过后,又有专人负责清洗,晾干后涂上酥油放回原架。

除了印经院,在巴宫街也有一些印经店铺,专门印制经幡、佛像等出售。这些店铺里最值钱的算经版,贵的经版近千元一块,有的店铺的存量经版价值数万元,买主要什么经文图像,店主人取出经版安好就印。印经用的也是市售的墨汁。印经时,先固定经版,再在经版上均匀地涂上墨汁,然后铺上纸或布,再用布卷滚筒“巴芝”推压,然后揭取印上了经文的纸或布,就是成品。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经文的印刷。

珍贵:古老印刷术成就文化遗产

在过去,德格的印经术还有保密的性质,许多工艺不让外人知晓,这样延续了几百年。随着造纸的现代化、制版的电脑化、印刷的自动化,现代印刷术以低廉的成本、优良的质量、极高的效率,曾给德格的印经术造成很大的压力。但是从文化遗产着眼,这些年德格的印经术又逐渐恢复了传统。因为,是传统成就了印经院的巨大的文化遗产。

德格印经院既是藏区最大的印刷藏传佛经的地方,自270多年前建院至今,一直都以雕版印刷的方式向藏区以及不丹、锡金、尼泊尔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。德格印经院也是藏文文献档案馆、康藏文化博物馆、雕版印刷技术的活化石、学术文艺交流中心,在世界上它是惟一的。迄今为止,寺院收藏的各类典籍830余部,木刻印版29万余块,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,约占藏族文化典籍总数的70%,涉及宗教、天文、地理、历史、诗歌、绘画、音乐、医药、工艺、科技等内容。所藏印版有大量珍本和孤本,最久的经版已有八百多年历史。一些古老经版上还有梵文、古乌尔都文的内容,特别是属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乌尔都文,目前在原籍都已失传,这些经版更是弥足珍贵。

德格印经院里还收藏有许多旧画版,这些画版将唐卡绘画与雕版艺术融为一体,是印经院木制印版艺术的重大创新。印经院里还收藏有300多块古代藏乐的经版,那经版上的内容很像五线谱,目前还没有人能解读,也极有研究价值。德格印经院近万平方米的建筑,处处是宝库,那些印版件件是珍品。目前,我省正加紧德格印经院及其文物的“世界文化遗产”的申报工作,相信不久的将来,它肯定会戴上“世界文化遗产”的桂冠。

信息来源:四川工人

转动轴扭转试验台
铸造铝合金液压万能试验机
轴力扭矩锚固力试验机
医疗器械检测仪器